能追无尽景,始见不凡人。
 
 

“小鲜肉”背后的文化现象

“小鲜肉”这个词从国内火到欧美,在歪果仁心目中简直占据了和老干妈、挖掘机、喜羊羊一样神奇的中国梗存在(其实并没有我瞎掰的),然而最后变成了这样……


此po原链接走:https://wisely1229.lofter.com/post/1e4e92_918b38c

 

说实在的,“小鲜肉”这个词没什么好批判的,值得讨论的是大规模传播这个词的那一大群人,这到底代表的是一种什么文化现象。

 

我们对这词儿需要的态度,也许应该学学许子东老师。

 

前段时间,锵锵三人行做了一期专谈国内热剧琅琊榜,看下方的评论被粉丝骂的很惨,其中最大的一点就是——主持人窦文涛你只看了个剪辑在这儿讲个屁啊?!我以前因为作家马家辉的缘故很爱看锵锵,但是一直对窦文涛持有保留态度,因为他有一个共性,不管是在这期讲琅琊榜,还是上次讲大陆人到香港受服务人员歧视,他都在聊这件事情之前,先给某一部分群体做了一个三六九等的判断。

 

这种对人等级的判断非常隐晦,但也确实是国内教育所带来的一个负面影响,我们太喜欢认为自己在精神上低于或者高于某个人,从而产生对应的情绪,最直观的反映就是诸如“欧美圈”“国产圈”“模联圈”这样词语的出现,划出一个圈子以满足对于自己的等级分划,这一点在Lofter上也很直接,许多lo主建了很多主页存放不同的圈子,当然也有很大一部分人只是单纯保护自己的隐私,可是其中被各个圈子粉丝烦不胜烦的情况,也是其中的一大因素。

 

扯远了。

 

许子东也在这期节目里,他很仔细的看了五六集这部在部分文化人眼里看完剪辑已经是最高忍受额度的剧,然后才在节目中讨论这部剧爆火的社会原因——就像对待一个学术论文的研究对象。你说他绝对客观公正吗,也没有,他对电影电视业早已有所批判且相当失望,但是他确实是在有理有据的分析。

 

如果我们在看到一个事件正在发生的时候,能够第一反应不是——我喜欢我讨厌我愤怒,能够冷静的看看5W1H(新闻里六大要素:目的,对象,地点,时间,人员,方法),然后再做出评价,这该是多么真正有益于社会的事情。然而即使是在bilibili上看个童话镇的美剧,都不得不屏蔽丑、渣、贱这样带有侮辱评判意味的词,确实证明,至少现在的青年人是很少有这样遇事先思考,再分析,最后判断的习惯的╭(╯^╰)╮。

 

聊完态度,再说回“小鲜肉”本身。

 

“小鲜肉”是个迷妹们创造出来的词。你可以说它狎昵,可以说它意淫,但是如果直接一点,你可以说——不就是一群女人聚在一起开黄腔吗?开黄腔的家伙们不论性别、身份如何,其本质相同,只是表现出来的方法就是大大的不同了。

 

这种所谓耍流氓的文化,在男性中可谓发展了数千年,什么魑魅魍魉、君子小人,都对此情有独钟。比如以文化素养分层:有的如底层人——两眼猥琐地盯着街上的过往女郎,有的如文化人——在精装书里从肚皮文化谈到中美性教育国情,满腹经纶,坦坦荡荡。

 

黄腔文化到了女性这儿,则一直处在两极分化的状态。古时,纵是二八年华便已出嫁的小家碧玉,也至多脸红着在闺房里,和密友聊聊夫君新婚之夜是否温柔,而那些填词作曲,在一群陌生客人前唱着所谓淫诗艳词的,则全是被世人不屑的风尘女子;

 

到了现代,则以年龄为一道强烈的分水岭。比如我的微信朋友圈里,有旅途间偶然认识的中年女性,也有志愿者事务中接触的中年男性。这些普通的60、70谈及女性,所发的内容多半是——“姑娘,你毫无顾忌的说段子时调戏的不是别人,而是你自己”,或者——“女人最不能对丈夫说的十句话”,里面多半是不能伤及自尊心、要温柔、不能在外太过招摇不让丈夫放心,吧啦吧啦吧啦,代表了他们对女性不允越雷池一步的态度。最后我实在无法忍受,对于天天用这种观点刷屏的,不能狂K,只好拉黑。

 

我天真的以为,这会儿大叔大婶的直男癌世界观终于走了,世界清净了。可惜不然,自从连上了网,加了几个Q群,二次元里的腐女比率简直处于井喷状态。前两天我被邀请加了一个新建的CP群,待了60s就退了出来:

 

“操哭本命协会”是什么?

“珍妮被窝里的唧唧”是什么?

“科林费斯老婆美篮子”是什么?

这些年轻姑娘中,不排除有把自己的现实生活过得有声有色的,可是据我所知,能在最简单的社交生活面前不怯懦止步的,几希。她们待在被自己的懒惰摧毁得一片贫瘠的学生时代,窝在舒适的宿舍,在网络上毫无遮拦地刷着仅仅知晓的几个体位,却有多少是高举“XXCP一生推”大旗,坚持有伪腐特色的黄腔主义道路的?

未免失了身份,失了品味。


年轻一代里,并非没有生活和内心一样丰富的女性:

大雪天的傍晚赶到剧院门口,等着看一场不是“歌剧魅影”或者“猫”的歌剧,十一点回到家,码上一篇无人问津的长评;

放假的时候,早上起来买菜,快十一点半把饭煮上,一边往锅里倒点油,一边琢磨着牛腩萝卜炒到一半再转到小罐里闷着,嘿味道一定更好;

手头没事的晴朗上午,拿本美国国父Jefferson & Adams的信件合集,看着当年的热血青年一边在建国初期的美国人民面前大肆宣传民主必胜,一边“害怕脚下的地面随时裂开一条巨缝,让我直接掉进地心”,看着他们从共担理想的战友,变为党派分歧的政敌相爱相杀十数年,晚年又归于密友间的平静,读书如同演戏,把别人的人生偷来过了一遍;

这样的年轻女性,不把讨论性当做禁忌之地刺激的探险,相反,把它看做是一个和政治美食娱乐共享同一平面的一个话题,我们也谈论它,就像朋友间聊聊中国从管仲开始的国有经济现状一样从容闲散。性是一种文化,有自己的历史,也是人性中无法忽视的一面,而当它挽着爱情在走的时候,是人间难寻的极致愉悦。


再说“小鲜肉”所代表的文化现象。

经济频道的吴晓波在一期“鹿晗碾压传统造星业”里曾经谈到(第一次看的时候还蛮惊讶的,吴晓波的经济商业互联网科普里居然混进了一个娱乐界明星)“小鲜肉”这样名词的出现,代表的其实是新一轮的造星模式:

当这些小鲜肉突然占据了中国舆论界的一个核心地位的时候,当他突然也占领了百度热搜榜、百度名人榜的这些前一二三四五六位的时候,你突然就会问一个问题说:哇,他们和之前有什么区别呢?

比如说我们今天讲鹿晗,讲90后小鲜肉,作为60后、70后的人,脑子里想起来的第一个偶像是谁呢,比如说小虎队,有没有,和小虎队非常的像,我们当年也喜欢过小虎队,他们好像是一类人,但你仔细去想,小虎队和鹿晗有着非常大的区别。

传统意义上,像小虎队他们这一波人的,他们当年的造星模式是什么呢,他们是这样造星的:

第一,你得有一首歌,你得会跳舞,你得会演电影,所以你首先要有一些演艺产品,这个是你艺人的当家之本;

然后这个时候你的背后就需要有经济公司,就需要有营销公司,需要有品牌公司,这个时候就帮你推,经过大规模的公众传播,上报纸啊,上电视啊,上网站啊帮你推,把你变成一个大众偶像,甚至当年你看小虎队的海报,贴遍了中国所有的美容店、卡拉OK厅,然后上报纸,甚至买版面大规模的去推;

推完以后呢,这个时候要进行话题营销,只进行新闻还不行,要进行话题营销,全中国、全亚洲地区都要去做巡演,甚至还帮你制造绯闻,因为没有绯闻的话你没有关注;

所以他的整个传播过程,是一个大众传播的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你会发觉说,明星他就是一个玩偶,是一个物件,他的背后需要一个大工业化生产的机构,经济机构营销机构唱片公司,像推一个电视机,像推一个汽车一样地进行大规模的营销,这个是传统意义上的造星模式。


但我会突然发觉说,现在的鹿晗,他们的造型路径是什么样的呢, 他们是完全不一样的,他们是这么三个节奏:

第一,他也必须要有演艺产品,就你唱歌必须要好听,你必须要长得很卡哇伊,或者说长得很可爱,是个美少年或者是个美少女,这是一个根本,这是一个本质性的东西,就你必须是一个非常好的一个产品,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当他这个演艺产品出来的时候,他首先干的第一件工作是什么呢,不再是大众传播,而是精准的粉丝传播,他们首先会在一些社交媒体里面去聚集粉丝,比如说在贴吧里面,比如说在微博里面,比如说在微信的朋友圈里面,比如说在国外的话,是要在Facebook,像Twitter里面,逐渐逐渐让他的粉丝能够找到这个明星,形成一种粉丝经营

这些粉丝又有分工,比如说不同的人,有些人每天去到贴吧里面去跟帖,有些人是完成各个城市之间的勾连,有些人去营造一些氛围,有些人是帮他去做传播,然后不同粉丝之间,出现了不同的粉丝群,然后全国呢,又有一个全国性的粉丝组织;

所以当他在一个社交化的环境里面,把数以十万计、百万计、甚至千万计的粉丝全部聚集完以后,他们再干第三件事,叫做反向引爆,反向到公共的媒体里面,到电视里面,到杂志里面,来逼着你说,你必须要去关注这些明星,为什么呢,因为他们已经把粉丝经营好了;


所以说,这是一个互联网状态下的一个明星制造的过程,你会发觉说,这样一个制造过程,它的周期非常的短,像鹿晗这样的明星,一两年之内,就会出现一个大的引爆过程;

然后它的逆向性很强,粉丝的纪律性和组织性非常的强,而在这个过程中呢,你会发觉说,传统意义上的那些公司,比如说唱片公司,比如说经济公司,比如说营销公司,这个娱乐产业上的这些产业链,被彻底地压扁,甚至被剥离掉了,为什么呢,因为明星和他的消费者之间,已经没有任何阻隔了。

02 Dec 2015
 
评论(29)
 
热度(54)
  1. 共1人收藏了此文字
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
© 酒鬼酥 | Powered by LOFTER